2022年6月《神农架观察》

“亿万年很远 神农架很近”

高铁开通首日带来千人旅行团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汉泽、通讯员喻玲、张燃)历史性的一刻!6月20日上午8时31分,由巴东开往广州南的G1158次列车、由襄阳东开往兴山的G6791次列车同时抵达神农架站。“华中屋脊”神农架迈入高铁时代。

为了这一刻,神农架站全体工作人员凌晨5点到岗。他们把接车、安检、检票、登车、出站……等流程又走了两遍,只为确保列车安全到达、旅客顺利进出站。

为了这一刻,神农架梆鼓队演职人员凌晨5点半到场。他们把欢庆节日的梆鼓舞又演了一遍,只为用最饱满的热情,庆祝火车开进家乡。

为了这一刻,神农架神通公司20多名司机6点到岗。他们把高铁大巴又擦了一遍,只为把游客安全快捷送达各个景区站点。

气笛声响,列车稳稳停靠神农架站,千余名群众见证历史。

已经退休的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向长友来了。他是神农架“高铁办”首批工作人员,为了争取高铁在神农架设站,他一年内先后20多次到北京、武汉汇报工作。

中铁一局员工孙方敏来了。2017年,为了不影响工期,她和丈夫在工地举行简朴的婚礼,如今她已是4岁孩子的妈妈。她说,郑渝高铁是她爱情的见证。

从事旅游工作20多年的杨荆松来了。她说,以往她带旅行团时,最怕游客说路远、晕车,现在她要带着游客乘高铁进入神农架。

当日,神农架众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湖北顺达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共组织游客1000余人乘高铁抵达神农架旅游。

郑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连接华中、华北的高铁干线。神农架段全长20.776公里,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2021年1月贯通。

神农架站海拔860米,是我省境内海拔最高的高铁站。目前,郑渝高铁神农架站单日最高停靠列车43趟,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成都等40多个城市。

神农架地处秦巴山脉,最高海拔3106米,被称为“华中屋脊”。神农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4张世界级名片,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张国家级名牌,是我省“一江两山”精品旅游线路中枢。

“亿万年很远,神农架很近。”神农架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说,随着郑渝高铁的开通,神农架全面实现了游客四面八方来、无缝换乘、快进慢出、快旅慢游的交通服务体系,“从此神农架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游客量冲刺3000万 神农架准备好了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喻玲

这两天,神农架旅游好消息不断。

6月20日,郑渝高铁通车,首个千人高铁旅行团抵达神农架。

6月21日起,我省全面恢复跨省团队旅游,旅行社可办理跨省“机票+酒店”团队业务。

神农架林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再创建1个5A级景区,实现游客年接待量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神农架林区政府副区长唐军说,神农架将发挥政策导向和市场作用,系统谋划旅游品牌塑造、市场主体培育、产品服务提升,全力实现旅游发展既定目标。

新玩法不断涌现

6月20日,2022年大九湖避暑节暨第四届“伏羊节·千人宴”开街。

晚上7点,大九湖镇中心广场,100多桌“千人宴”围着舞台、沿着街道整齐排开,来自武汉、襄阳、十堰、宜昌等地千余名游客围桌而坐,品美食、看表演、赏美景,共同享受大九湖夏季的清凉世界。

武汉游客王女士说,大九湖风景优美、夏季凉爽,现在有了高铁,她和家人抓紧抢票,登上从武汉开来的首趟列车。

重庆市民余晓怡是个旅游达人,每年平均要去30多个城市旅游,神农架是他必到的景区之一。

“神农架越来越好玩。”余晓怡说,以前到神农架就是看风景,现在新增很多小景点和特色小镇,游玩项目丰富多彩。

“避暑神农架,养生大九湖”,是大九湖镇主推的避暑旅游产品。今年,该镇认真梳理各旅游要素,推出吃一顿跑跑猪、和梅花鹿合个影等“到大九湖旅游要做的26件事”,引导游客玩得开心。

看演出登台献唱,住民宿种菜割蜜,宿帐篷细数繁星……这两年,神农架旅游经济花样频出,努力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深度游转变、从景区游向全域旅游延伸。

神农架文化旅游集团在六大景区重点推出“48景”,为传统景区景点赋予全新的文化内涵。

巴桃园景区主打夜间游,每晚举办篝火晚会。夜幕降临,悠扬的歌声伴着篝火、鼓点回荡在山谷。游客们聚在一起尽情舞动,吃烧烤,喝本地黄酒,消夏纳凉。

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守东说,神农架正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产品、举办旅游活动,挖掘市场增量。

高端酒店加速“抢滩”

周一重庆,周三广州,周五武汉……最近一周,神农架皇冠假日酒店市场部总监陈樱子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忙着筹备7月初的酒店开业活动。

神农架皇冠假日酒店按5星级标准打造,位于红坪镇柏杉园。酒店设计之初,将体育、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等元素相互融合,同步建设了以“药、养、食、住”为核心四季小镇,形成集观光、探秘、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旅游产业。

在松柏镇,另一家5星级酒店神农架国际慢城酒店正加紧建设。

国际慢城酒店是“兴发集团”旗下产业。该集团在神农架深耕文旅游产业多年,有神农山庄、神农架宾馆、巴桃园景区等项目。

“看好神农架旅游产业发展前景,集团加大在神农架的投资。”项目负责人说,酒店计划今年底完成主体施工,明年进入装修阶段,明年底开业。

“饭菜地道农家味,一觉睡到自然醒。”6月12日,游客樊炜炜和朋友一行5人,从武汉、宜昌、襄阳相聚神农架“花筑·山语民宿”。原本计划住一晚就换地方,因为太喜欢,他们又多住了两晚。

“花筑·山语民宿”民宿位于木鱼镇香溪河畔,建筑风格以新中式风为主格调,营造出“大隐于市,人在景中”的山中隐居生活。

“花筑”系列是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旅悦集团旗下的民宿酒店品牌,目前在国内有门店1500多家,2020年进入神农架以来,已加盟3家门店。

酒店是旅游业配套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神农架加大高端酒店和特色民宿的引入力度,每年出资3000万元,用于市场主体培育、品质提升、民宿发展、新业态培育等工作,一大批国内知名酒店、特色民宿加速进入神农架。

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系统

6月20日晚9时37分,随着G1157次列车启动,神农架站完成全天的列车发送任务。高铁开通首日,神农架站共发送、到达旅客2600多人次。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多米,境内山高林密,“隔山能讲话,走路要半天”是过去神农架交通最真实的写照。

近年来,神农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1年5月,保神高速通车,神农架正式并入全国高速公路网。

今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开通后,神农架单日列车最多43趟次,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40多个城市。

外部交通逐步改善,内部路网持续加密。神农架先后新修官塔线、杜阳线,改造扩建松八线、宋徐线、松钢线,是湖北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目前,神农架每天开出40多趟区内客运专线,连通各个乡镇和20多个景区景点。同时,神农架还开通木鱼至兴山的城际公交,极大方便了旅客和沿途群众出行。

神农架林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红先介绍,神农架将按照基本建成国家公园绿色交通示范区的要求,围绕“增量、提质、融合”的发展思路,建成快进慢出、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

看小山村如何靠山吃山——

平地种菜 坡地种药 林下种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张燃

神农架山多,红坪镇红河村算是例外:全村耕地3800亩,人均近6亩,在神农架位居前列。

与大多数山区村庄“打工经济”不同,红河村靠山吃山,年均销售蔬菜、中药材、菌类4000多万元,不仅全村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村民常年来村里打工。

边种地边“吃旅游饭”

6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神农架红坪镇红河村,村民卢宝坤一家正请工栽种包菜苗。

卢宝坤种有120亩蔬菜,每年4月至9月是农忙期。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从周边乡镇雇人帮忙。

红河村海拔2000多米,气温较低,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以往大家种植玉米、土豆,勉强填饱肚子。

2003年,当地引入反季节蔬菜种植,卢宝坤和10多户村民尝试“吃螃蟹”。

蔬菜年年丰收,卢宝坤不仅把自家耕地全部种上菜,还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2013年,他在村里率先成立春播家庭农场。

“种菜不愁销路。”卢宝坤说,每到蔬菜成熟季节,武汉、襄阳、宜昌等地的商贩会上门收购,他家每年种菜收入60多万元。

如今,村里80%的农户家里种植蔬菜,发展家庭农场15家。大家生意越做越大,已有8家“农场主”走出神农架,在房县、保康、巴东等地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2000多亩。

今年5月,卢宝坤又在山林一处水塘附近建起一个观鸟基地,还把家里的两层楼改造成民宿,供观鸟爱好者住宿。

“观鸟100元、吃住各100元,每接待一名客人每天挣300元。”卢宝坤说,这段时候他每天接待10多名观鸟爱好者。

一边种地,一边“吃旅游饭”,卢宝坤觉得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有滋有味。

拉长中药材种植链

清洗、烘干、挑选、过秤、切割……神农架庄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4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处理中药材黄柏。

“打包后明天就运往襄阳。”庄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庄飞说,今年以来,他主营的10多个中药材品种供不应求。

神农架中药材资源丰富,号称“中药材王国”,已知的中药材有2500多种,占全国中药资源六分之一、湖北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红河村,种植中药材还有另一个好处。”庄飞介绍,同一块田长期种菜后会板结、产量下降,需要种植中药材“换土”。

庄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经过12年发展,目前在十堰、恩施等地有自营、合作的药材基地。去年,合作社销售额2000余万元,是神农架林区规模最大的合作社之一。

在庄飞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民跟着他一起种植中药材或是在车间、基地务工。今年以来他已发放工人工资100多万元。

庄飞说,他计划向中药材产业链的两端发展,把种苗繁育和加工销售作为主营业务,把中间的种植环节留给更多农户,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发展。

林下种菌“生金”

行走在红河村李家湾,公路两侧的树林里不时见到一个个黑色遮阳棚。

走进树林,只见遮阳棚下整齐地摆放着一垄一垄菌棒。菌棒上长满了平菇。

“现在每天发货1万多斤。”基地负责人胡从银介绍,平菇销往武汉、宜昌、荆州等地,都是客户上门收购。

神农架气候环境适宜菌类生长,有林下种植天麻的传统,由于种植天麻需要大量砍伐木材,2000年被全部叫停。

大片森林浪费了岂不可惜?2020年,红河村通过实地调研,决定引进人工菌类种植技术。

松果家庭农场在林下发展50万棒平菇种植。胡从银介绍,平菇4月种下,5月开始出菇,只需搭建遮阳棚,按时浇水即可。

胡从银算了一笔账,每支菌棒成本3元,平均可出菇3斤,减去人工费,每支菌棒毛利可达7元。

不远处,还有羊肚菌种植基地。基地里,一个个黑色“小伞”破土而出,山林里香气沁人。

基地负责人介绍,羊肚菌的菌棒埋在地下,地上铺有喷水管,放有营养包。由于处于试种阶段,一共只种了6亩。

“一个周期结束后才能算出盈亏。”基地负责人介绍,新鲜羊肚菌每斤价格为80元至120元,但市场销路还不稳定,待各环节成熟后大面积推广。

协同巡线为高铁护航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汉泽、通讯员黎波、周世界)6月18日,国家电网神农架供电公司会同保康供电公司开展跨区域联合巡线,排查安全隐患,完善跨越区段信息台账,确保郑渝高铁保康至神农架段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郑渝高铁神农架外部供电工程包括新建两回线路,扩建两端间隔,还建一回220千伏线路等5个单项工程。其中,神农架新华镇龙潭村与保康县马桥镇横溪村交界,边界长达4.2公里,两地供电线路交叉达1.2公里。

当日,两地供电工人来到海拔1400多米的楚烽山,通过徒步+无人机巡查,准确掌握跨越区段杆塔、导线的运行状况,并迅速排除发现的安全隐患。

保康县供电所所长严文波介绍,郑渝高铁保康、神农架段供电线路大多穿越崇山峻岭,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将严重威胁列车正常运行,他们将常态化开展联合巡线,确保高铁输电线路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