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打造最美“迎宾公路” 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记者 唐玉 陈东东 傅云

六月的神农架,万木葱茏,繁花似锦。满载着郑万高铁开通的喜悦,穿行于最美“迎宾公路”,路旁绿树成荫,流水清澈,鸟鸣清脆动人,蓝天白云与花海相映成趣,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多彩画卷。

松阳线、阳观线是神农架的“迎宾大道”,为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神农架以时不待我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高铁开通机遇,完成道路改造升级和沿线环境治理。

以自然为背景 实施环境提升工程

“神农架作为湖北省三峡线、三国线两条重点旅游线路的联结点和最终旅游目的地,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其它旅游区不可替代的优势。”林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宋宪介绍,在实施环境提升工程中,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及生态建设的需求,突出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充分展示原始古老文化的特点。

整条路的环境提升工程分为村镇对外形象展示区、沿路村湾区、滨水景观区、山林护坡区、集镇过渡区等区域。施工过程中,“近景”采用绿化草坪、景观花卉,“中景”采用高低错落、色彩搭配协调的乔木、灌木群落,“远景”采用背景树,构建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景观效果。

松阳线全长19公里,沿线绿化景观打造于今年3月初启动,预计12月底完成。目前,公路沿线移植大雪松73棵,新栽种其它四季常绿树木1200余棵、常绿灌木1500余棵,绿化草皮、色带等面积2000余平方米。

阳观线阳日至高铁站段全长19.1公里,沿线绿化景观打造于今年3月初启动,预计12月底完成。目前,公路沿线栽植大银杏20棵,移植大叶女贞1200余棵,栽植其它乔木800余棵。新栽种其它四季常绿树木200余棵、常绿灌木800余棵,栽植双排绿篱1100米,绿化草皮、色带等面积16000余平方米。

沿线景点密布,美景与文化相融

从国际慢城松柏出发,刚踏上松阳线,路边“松柏一级站”五个红色大字便印入眼帘,这里是松柏镇水电研学旅游基地。

“这是神农架首个水电科普研学旅游基地。”神农架漫景旅游公司经理王发元说,为了保护生态,公司投入1300多万元,将关停的电站再次利用,依托优质的水资源和环境,融入水电文化元素,将其打造为集研学、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

漫步在崭新的木栈道上,环境清幽,流水潺潺,路边野花盛开,蝴蝶蹁跹,水电设施点缀其间,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

王发元介绍,整个基地由4个区域组合而成,研学形象入口区设置了停车场,铺设了长达2700米的步游栈道;高桥电站旧址区由原高桥电站厂房和保存下来的水轮发电机组组成,在此可观照神农架水利发电历史;科普展览区是整个基地核心所在,公司对一级站原发电厂房进行了博物馆式改造,着重于科教,可现场了解水利发电原理;森林酒吧区是学生和游客集中互动娱乐的区域,兼具自助烧烤、休闲娱乐等功能。

沿着松阳线一路向东,路边新修建的景观石、花坛和石子路相得益彰,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小花园不时跃然眼前,真正实现了“一步一景”,让人惊喜不断。

来到阳日镇,远山一片苍翠,南河波光粼粼,白墙黛瓦的屋舍点缀其间,一幅美丽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在阳日镇保神高速出入口对岸,增加了亲水平台和城市广场,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沿河景观颜值也大幅提升。“这个地方以前到处是垃圾,现在通过南河治理工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小在阳日镇长大的胡明祖满是感慨。

在阳日镇桃园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垂钓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建成后可同时容纳200人垂钓,阳日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将不断完善垂钓基地配套设施,着力将其打造成集种、养、吃、住、采摘、休闲、垂钓、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区。

在阳日镇万福村观鸟基地,来自宜昌、襄阳等地的观鸟爱好者安静地坐在观鸟大棚里,手持摄影设备,时刻准备着捕捉鸟儿的身影。村民杜克定说,新建的两处观鸟大棚已经运营了半年,高铁开通后将进一步带动周边民宿和农家乐的发展。

“我是神农架土生土长的孩子,家乡每天发生的变化都看在眼里。”神农架居民闵月娥说,现在高铁开通了,希望世界各地的朋友来神农架旅游。

扮靓东大门,建好迎客厅。阳日镇加快集镇改造升级,出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线一风景”规划,重点打造阳日镇区杜鹃花带,建设“两高”干鲜果花海,美化阳观线、松阳线、渔阳线,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在“吃”上下功夫,让游客流连忘返

“鲜笋炖猪蹄、凉拌野菜、干煸黄牛肉……”在阳日镇长青村高廷举的家里,一道道农家菜摆满整个餐桌,让人垂涎欲滴。

“作为东道主,我们要拿出最大的诚意。”高廷举说,为了迎接客人,自己不仅新建了特色民宿,还熏制了腊肉,养殖了秦巴黄牛,种植了野菜,鱼塘里的鱼也可以随时钓上来吃。

在阳日镇阳日村夏群勇的生态养鸡场,8000多羽鸡苗破壳而出,刚刚出生就有农户前来预定,夏群勇和丈夫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已经是第二批了,先前的一万多只成年鸡卖的差不多了。”夏群勇高兴地说。

2012年,夏群勇和丈夫王荣伍返乡创业养殖五黑鸡,经过10年摸爬滚打,养殖的五黑鸡逐渐成为大众认可的营养食品新种类,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如今在她的带动下,阳日村五黑鸡产业不断壮大,2021年养殖量达到50000多羽。

在“吃”上下功夫,让游客流连忘返。以绿色、纯天然为基础,在保留食物原真性的同时,阳日镇着力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加强特色菜式研发和推广,提升美食吸引力、知名度,让乡村美食成为带动旅游发展、拉动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审核:喻玲 马黎明 编发:黄漫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