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署GEF湖北大神农架项目启动 总投资1774万美元

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王欣 通讯员向平洋、陈尧)12月18日至19日,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湖北省大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扩展与改善项目(以下简称联合国环境署GEF湖北大神农架项目)启动研讨会暨项目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

联合国环境署亚洲区GEF项目主管、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退化生态系统处项目经理Max Zieren先生,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代表蒋南青女士,以及国家财政部代表田敏、宋丹,国家林业局代表李云,湖北省林业厅副厅长、省GEF大神农架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蔡静峰,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旅游委相关代表及神农架林区政府副区长胡卫东等出席启动会。

联合国环境署代表Max Zieren先生对项目实施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要求,并与中国代表一起就项目设计架构、结果框架、主要预期成果和基线、实施管理体制、预算安排等展开讨论。

联合国环境署GEF湖北大神农架项目于2007年5月由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财政部申报,于2015年7月28日得到GEF项目理事会的批准,纳入GEF五期项目,总投资1774万美元,其中:全球环境基金赠款265.7万美元,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林业厅、神农架国家公园和联合国环境署配套1509万美元。

Max Zieren先生在致辞中指出,联合国环境署GEF湖北大神农架项目旨在通过扩大和巩固生物保护区域网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湖北省大神农架地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效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效果,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在经济发展计划和环节的价值。

蔡静峰说,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总体部署,特别指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中,将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区作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管理、完善体制、整合提高 ”的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与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力争做成优质工程。

胡卫东表示,项目将范围扩大到神农架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构建网络,协同保护,是增强整个地区保护管理同向效应、提升建设管理能力的明智选择,也是自然资源保护的体制创新。神农架林区政府将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把保护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与考核目标。

据介绍,联合国环境署GEF湖北大神农架项目区域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核心,涵盖十堰市竹溪十八里长峡、竹山堵河源、房县野人谷,襄阳市保康五道峡,宜昌市兴山万朝山,恩施州巴东县金丝猴等6个自然保护区。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进现有的以及新保护区的管理效能,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纳入政策和管理框架,提高大神农架地区生产部门发展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框架;减轻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对大神农架地区进行规划优化、人口监测和有针对性的行动,提高对地形依赖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增加栖息地的完整性。

项目实施期为2017-2021年,由联合国环境署作为国际执行机构、湖北省林业厅作为国内执行机构,主要建设内容为:编制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规划,并获得政府批准;强化和扩展大神农架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和生态监控;加强教育、意识与宣传等。

责任编辑:李碧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