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生态移民 湿地富民——大九湖湿地奏响保护与发展协奏曲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燃 通讯员 杜华 王品)一泓清水,四围青山,云间湿地,世外桃源。

在“天赐神农架,世界生态园”的逶迤群山中,深藏着一块神奇的“高山湿地”——大九湖。她位于川、渝、鄂三省交汇处,西南与重庆市巫山、巫溪接壤,东南是通向神农顶、大三峡的要冲,北与竹山、房县毗邻,自古号称“巴山前哨”,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大九湖是原始森林、高山草原、沼泽湿地、戎兵文化、盐道文化完美结合的原始生态湿地公园,是世界同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是镶嵌在北纬30度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也曾经有过开山伐木、过度放牧、排水种菜的惨痛经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九湖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大九湖先后经历了挖渠围田、采伐木材、种草养畜及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等六个粗放利用阶段,对大九湖的湿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那时候对大九湖的印象就是脏乱差,更别提什么美景了。”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管理处负责人黎宏林说,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大九湖污染横流、垃圾遍地。

黎宏林在大九湖工作30余年,见证了大九湖从开发到保护,再到生态与发展同频协奏的阶段。

1986年至1992年,为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大九湖开渠排滞、围田垦荒,开发农田种植,发展畜牧业养殖,导致湿地面积迅速缩小,近7万亩的湿地、草地及灌木林地变成了农耕土地,泥炭藓总量锐减,湿地面积萎缩、地下水位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遭到破坏。

1993年至2000年,为支援国家建设,大九湖大量木材被采伐,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60多万立方米,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山林、湿地在调节气温、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等方面的功能严重退化。 

2001年至2006年,整体实施“天保工程”后,大九湖停止了木材采伐,引进外地投资商,大规模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建设产业基地。投资商与当地群众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极大地造成了水源区的水质污染。

作为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大九湖湿地水面一度消失殆尽,各类珍稀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痛定思痛。我省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重要日程,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大九湖湿地的保护力度。2006年9月,大九湖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10年6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10月,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云间湿地,天上九湖,恢复性保护后,大九湖刷新一张张旅游名片,迅速成为全国游客心驰神往之地。 

然而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逐一呈现。为排除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和干扰,2012年,省委、省政府在神农架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继续支持大九湖实施湿地生态移民搬迁”。

2013年,大规模的生态移民搬迁开始实施。按规划,1400多名大九湖村民将整体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村一组,政府在这里集中建设一个旅游小镇。为确保所有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九湖镇在坚持统一的移民搬迁山林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通过详细调查各移民户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困难和问题,分类施策、一户一策,制定详细的扶贫方案。

2015年,大九湖镇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将大九湖村和坪阡村一组符合条件的移民搬迁对象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及时为移民搬迁户办理入保手续。镇里还争取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造及生态移民建设资金政策,将争取到的建设资金用于统规统建房,以此降低成本,减轻移民搬迁户负担。

2016年5月1日起,大九湖湿地公园实施封闭管理,景区内停止一切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2016年11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大九湖湿地纳入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不再保留大九湖湿地管理局。同时,根据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工作、管理政策的需要实行分区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将试点区划分为大九湖、神农顶、木鱼和老君山4个管理区和18个网格管理单元。大九湖湿地开启最严格保护模式。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以来,继续支持大九湖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从2017年开始对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户实施3000元标准“以电代柴”补贴,六年累计补贴817.2万元。截止到2022年12月底已完成大九湖湿地482户1686人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移民搬迁户数已达应移民搬迁总户数的96.59%,生态移民搬迁人数占应移民搬迁人数的96.28%。

还湖于自然,大九湖变得更美了。2016年至今,神农架国家公园坚持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更多农民从湿地中逐步解放出来投身到旅游服务业中,为社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距离大九湖景区20公里外,是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而建的坪阡小镇,明清川鄂风格的房屋整齐排列盐溪河两岸,古色古香,耐人回味。 

“我们是2014年响应国家生态移民政策搬迁下来的,搬迁以后民宿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接待量也大一些。每年还能享受国家公园给予的3000元移民搬迁薪柴能源替代补贴。”德馨居民宿的主人陈菊介绍,搬迁前一年能有个20万元的收入就不错了,现在好的情况下一年挣个五六十万元没问题。

“之前在大九湖里边,我开的就是一个小餐馆。现在我成立了疙瘩火餐饮公司,有5个门面,一年下来就有100多万元的收入。”疙瘩火餐饮公司负责人覃万梅说,“这是之前不能比的。”覃万梅是土生土长的大九湖人,20多岁时外出打工,2010年揣着500元回到家乡。搬到坪阡古镇,她陆续开起原生态土菜馆、爷爷的疙瘩火、奶奶的土吊锅等特色餐厅,可同时接待3000名游客就餐。2020年,覃万梅成立了疙瘩火餐饮公司,让大九湖的特色餐饮走出神农架。

如今的大九湖四季风景如画、百姓安居乐业,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审核:张燃 昝林红 编辑:刘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