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添绿意 增新彩,大九湖湿地展新姿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燃 通讯员 杜华 王品)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清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管护中心负责人石光华像往常一样走进大九湖湿地深处巡查。

远方,山峦层层叠叠,近处,湖水碧波荡漾,游客徜徉期间,感受着这片山水的独特魅力。

水光潋滟,景色迷人。游客不知道的是:这片水草丰美的湿地也曾满目疮痍。曾经,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及发展地方经济,大九湖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失衡,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对湿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大九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逐步退化。

2000年,神农架全境禁止伐木;2006年,大九湖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全面禁止种菜、禁止放牧;2012年,我省在大九湖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湖区400多户1600多人搬至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

山得水而秀,水依山更幽。大九湖湿地作为华中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保护价值和生态地位至关重要。为了掌握大九湖湿地的水质变化情况,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第三方水质监测机构,对大九湖湿地实施常态化水质监测,每个月监测一次水质状况。监测显示,2016年至今,大九湖湿地出水口水质长期维持在地表水Ⅲ类状态,冬季甚至达到地表水Ⅱ类,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趋势。发挥了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实现了“一湖清水送北方”的水源涵养功能。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巡护、宣传、科研和水质监测。”石光华说,为净化大九湖的水质,美化大九湖的环境,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实施了“三禁”(禁耕、禁牧、禁墓)、外来物种清除以及湖泊水质治理,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同时,为给湿地里的巡护员减压,大九湖湿地还建立了联防联保体系。在依靠专职人员管护的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湿地资源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与周边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联防保护,启动最严格的湿地保护模式,基本杜绝了湿地范围内的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及抢耕强占等破坏湿地资源现象的发生。

“恢复大九湖湿地生态,还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我们修筑蓄水暗坝、封堵人工干渠、疏浚自然径流、抬升地下水位,增强了湿地保水、蓄水、调水等功能。”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邓龙强介绍,通过在湿地上游建设均质生态土坝、溢洪道和输水建筑物等措施,形成调蓄湖,将湿地周边山上的水体引调进入湿地。

通过有效修复,大九湖湿地已呈现出“高山出平湖”“鱼跃鸟翔”的秀美景观。白鹳、灰鹤、白鹭、金雕、绿头鸭等珍禽已重回湿地安家。  

根据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实施的大九湖湿地本底资源调查显示,大九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有维管束植物148科572属1496种,分布有两种食虫植物,黄花狸藻和圆叶茅膏菜。脊椎动物26目78科232种。鱼类2目2科12种。鸟类有16目52科167种,鸟类数量由不足500只增加到现在的10000只左右。

审核:张燃 昝林红 编辑:刘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