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花良药木芙蓉

自古以来,我国以“芙蓉”为名的花有两种,一种名叫荷花的水生花卉,叫芙蓉。另一种就是木芙蓉,也称“芙蓉”。二者形成异物同名,容易混淆,怎么办呢?人们观察到芙蓉花是木本植物,于是在芙蓉两字前加上一个木字,就称为“木芙蓉”。而荷花是草本植物,生于水中,就称“草芙蓉”或“水芙蓉”以示区别。



芙蓉花有山芙蓉、木芙蓉、醉芙蓉、三醉芙蓉、三变花、拒霜花、地芙蓉和木莲等众多雅号。《本草纲目》说:“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生于陆,故曰地芙蓉。”芙蓉花初开色白,继而转红,由浅而深,花色数变,以此得三变花之名。我们常见的木芙蓉花有花开白色的,叫白芙蓉;有单瓣和重瓣,花开粉红色的叫红芙蓉;也有单瓣、重瓣和半重瓣,花开黄色的叫黄芙蓉,殊为难得;花开红白相间的叫鸳鸯芙蓉。还有一种就是醉酒芙蓉,不可多见,别有情趣,很有意思。醉酒芙蓉花重瓣,一天之中三变色,早晨绽放出白色的花,中午泛作浅红色,傍晚变为深红色,仿佛酒醉的仙女,故又美称为三醉芙蓉。还有一种变色芙蓉更为引人入胜,据南宋《种艺必用》一书记载:“其花一日白色,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至落呈紫色”,人称“文官花”。真是色彩纷呈,变化多端,令人叹为观止。醉酒芙蓉和添色芙蓉为什么能变化多端呢?据现代花卉学研究,芙蓉花初开时,花瓣的细胞液里主要含的是无色花青素和一些黄色素。因此,花呈白色或带黄色,花开后,在天晴阳光照耀下花瓣的细胞液里的花青素增加较多,又随着气温升高,植株呼吸加强,花瓣中酸性物质迅速增加,使花青素呈现红色,花瓣变红,而且愈来愈红,直到变成紫色为止。这些色彩的变化,看起来非常玄妙,其实都是花内色素随着温度和酸碱的浓度变化所玩的把戏。



木芙蓉有众异名,但在民间还有一个芙蓉花来历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长江边有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姑娘,名叫芙蓉。她常去江边淘米,每次总有一条大鲤鱼在她面前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好心的姑娘总是投些米相喂,时间一长,这条鲤鱼对姑娘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这天,姑娘又来到江边淘米,鲤鱼突然告诉姑娘一个秘密:“黑龙将于五月初五要大发洪水,降灾于民”,并要姑娘快走,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免遭杀身之祸。姑娘听后,心急如焚,她飞快地奔向村里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众乡亲,很快大家就撤到了安全的地方。五月初五这天,黑云压城,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洪水暴涨。黑龙张着血盆大口,向姑娘猛扑过去。芙蓉也毫不畏惧,挥舞宝剑,跃入水中,勇敢迎战。也不知战了多少回合,黑龙终被击毙,而芙蓉姑娘终因伤势过重也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姑娘的鲜血沿江漂流,化为朵朵绚丽的红花,亭亭玉立在长江两面。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善良的姑娘,就把这花取名为“芙蓉花”。



木芙蓉原产中国,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栽培,广布于华中、华南各省。木芙蓉性喜近水,常临水而生,照水而开。园林中多植于池畔或水滨,与垂柳、桃花为伴,落花流水,相映成趣。自唐代开始,湖南、浙江一带遍植木芙蓉,唐末诗人谭用之夜泊浙江时曾作《秋宿浙江遇雨》一诗:“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后世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相传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因宠妃花蕊夫人钟爱木芙蓉,遂命人用木芙蓉花捣汁染布,绘花为帐,称“芙蓉帐”,又于宫中专设“芙蓉苑”,广搜天下珍奇品种,并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木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木芙蓉,秋冬之际繁花盛开,艳红如火,雪白似玉,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有“芙蓉城”的美名。《广群芳谱》中对木芙蓉的描述是:“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菊花迎寒而放,凌霜不凋,获得了很高评价。但如果以为“此花开尽更无花”,则不免夸张过头。按节气而论,菊花开于寒露之前,木芙蓉开于霜降之后,这说明在耐寒拒霜方面,木芙蓉并不输于菊花。因此,木芙蓉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拒霜花”。木芙蓉娇柔妩媚,芳艳清丽,是花中高洁之士,屡屡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中,宋皇帝宋孝宗也称颂道:“托根不与菊为奴,历尽风霜未肯降。”王安石对木芙蓉也大加褒奖:“落尽群芳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但有人却感觉这样的味道还不够,苏轼在《木芙蓉》诗中说:“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末称,看来却是最宜霜。”拒霜与宜霜,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苏大诗人的气度,却显得高远了许多。不知王安石看后,是否还会惩罚一下这个放荡不羁的才子。



木芙蓉不仅是观赏佳品,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病良药。芙蓉花药用,始载于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药用历史不到千年。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要用于肺热咳嗽、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痈疽中毒、疔疮、水火烫伤等疾病。据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说:“芙蓉花并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黏,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在民间早已将木芙蓉的花,叶作为治疗疮疡的要药,每遇恶疮肿毒,将新鲜木芙蓉的花、叶捣烂,敷于患处,有消炎解毒之效。治痈肿疮疖的玉露散,就是由木芙蓉叶粉末一味所制成的。有名的治疗烧伤的芙蓉花油,是由芙蓉花浸麻油配制而成。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芙蓉的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鞣质、还原糖和粘液质;木芙蓉的花含有花色甙、异槲皮甙、金丝桃甙和芸香甙等。其花、叶的水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芙蓉花端庄大方,雅俗共赏,人见人爱,既可药用还可食用。芙蓉花食用,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就用它煮豆腐,红白相映,有色有香,若雪霁之霞,其名曰:“雪霁羹”。清代明士袁枚为求得这道芙蓉豆腐的制法,不惜躬身三折腰,友人才笑着告诉他,一时传为佳话。芙蓉花、粳米、桂圆肉、百合和冰糖煮粥,名“芙蓉花粥”。可清热凉血,美容养颜,长期食用可改善微循环,也可用于月经过多。用芙蓉花、火腿、冬笋、豌豆苗煮汤,名“芙蓉花汤”,味道鲜美,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效。用芙蓉花,冰糖加水煎煮,代茶服,名“芙蓉花茶”,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此外,芙蓉花以水浸之,自成粘汁,可以润发。茎皮含纤维素,茎皮纤维柔韧而耐水,可作绳索和纺织品原料。还可做纸,唐代才女薛涛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的色彩绚丽而精致的“薛涛笺”写下“不结同心人,共结空心草”的诗句,就是用芙蓉花茎皮做成的纸。

神农架处长江以南,汉水以北,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木芙蓉的栽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庭院、墙边及路旁,广植有木芙蓉。真是“群芳谱里群芳俏,俏中还数木芙蓉”。


(来源:神农架旅游资讯网 部分图片:网络 编辑:金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