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博士孟红杰:在“华中屋脊”寻觅生物多样性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玲 黎波)“老师,这个果实张开后呈180度,受虫害比较大,是原因呢?”“庙台槭物种特性就是种群小,分布范围狭窄,抗干扰的能力弱,容易生病。”连日来,一名植物生态学博士带着学生上山入林,在高山密林寻觅珍稀植物群落,分析植物里的“生态圈”,从自然的基因图谱中寻找蛛丝马迹。

这名植物生态学博士名叫孟红杰。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一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奔赴各地,作为林业科技领域博士,孟红杰被神农架农林产业研究院“抢走”,同时被神农架林业科学研究院聘为副院长,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树种资源调查和培育的科研工作。

神农架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永久示范基地、全球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湖北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极为重要。在确定了以生态保护为研究课题后,孟红杰用了一年多时间在神农架高山密林中进行林业资源调查和珍稀植物繁育研究。

“这么多的特色经济林木资源,就是现实版的‘金山银山’,如果有效利用起来,肯定会对神农架当地的经济、农民致富、生态良性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初来乍到,一颗种子已经在孟红杰的心中埋下。

为了弄清林区资源分布状况,孟红杰带来一批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早出晚归,很多乡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白天在外面调查,晚上开碰头会,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回家。”孟红杰对这段“烤”验时光记忆深刻。

“跟着孟老师在神农架学习期间,收获了很多。”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22级林业专硕唐驰飞说,每一项树种培育、每一次课外研究,孟红杰亲自带队,每项工作都制定计划,并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

在高山密林采集植物种子标本,需要耐心和体力。一年多来,孟红杰的足迹遍布林区最偏远、最荒芜的地区,采集回来的种子已繁育了5000余株珍稀植物幼苗,极大地提升了物种的保护成效。  

发展需要平台,需要技术支撑。孟红杰和林区领导沟通,和华中农业大学领导交流,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首次将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教学课程实习放在神农架开展,促使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在森林培育和经营、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一大批学者加深与林区的科研合作。

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1.1%,但部分地区属于低质、低效林,且应对灾害能力弱。孟红杰说,目前正在撰写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恢复的研究论文,切实提升森林林分增汇、抗灾的功能。

“下一步想对珍稀植物建立固定监测样地,通过在各个区域选取一些珍稀植物群落建立一个网络。”孟红杰说,将号召更多人来神农架开展科研工作,为神农架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