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 张珊珊
汤色翠绿,久泡久新,神农架茶叶历来拥有清新、持久的特质。今年8月,一款神农架扶贫产品--神农奇雾野生茶与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肖氏红茶一起,进驻武汉高铁站湖北特色馆,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挑选、购买、放进行李箱带回家。
然而,很难想象,就在两年前,这款茶叶的供货商--神农架木鱼镇红花坪村的贫困户茶农们,还只能供应低端茶叶市场,鲜叶卖出后,大多被粗糙炒制后加工成三无产品,在菜市场小摊或私人农家乐销售。一举成为品牌产品供货商,红花坪村茶农用两年时间,在茶叶之路上完成了“华丽转身”。伴随着茶农的华丽转身,红花坪村茶产业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品牌培育,“小茶叶”化身脱贫“金叶子”,成为全村47户、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之一的脱贫增收来源。
神农架是中国茶叶起源地之一,陆羽茶经曾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神农架幽闭静谧的原始森林中,常有野生茶树遍布。而提到神农架茶,就不得不提神农架红花坪村,这里是神农架林区最大的茶叶种植村,拥有1350亩茶园,全村208户、688人,户户有茶园、人人会采茶。
王远柱,是红花坪村3组的茶农,自小看着父母种茶采茶,长大后遵从父辈的种植习惯,几十年不曾修剪改良茶树,眼看着茶园肆意生长、茶树参天蔽日,只能搭梯子采茶。一年下来,采不了多少茶不说,茶叶品相一般,到了收购季,也很难卖出好价钱。虽然十几亩茶园,年收入却不足5千,2014年,王远柱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可有着40多年种茶史、平均海拔从600米跨度到2500米、全年雾天多达100天以上的红花坪村,多年来,却产不出优质好茶。
对比宜昌邓村、恩施五峰等有名气的茶叶产地,茶农守着茶园、生活富足,红花坪村的茶农,却只能过苦日子。很多茶农甚至一度放弃茶园,转而去想其他办法谋生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区群众深知,想要长久稳定,还得依靠土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科学种植、精细加工、品牌销售。”痛定思痛后,红花坪村最终找到方向,扭转局面。
邀请农科专家传授种茶知识,整村推进,改造千亩茶园;与企业联合成立合作社、统一原叶收购标准、规范精细化炒制流程、从源头开始把控品质;注册商标,设计精致、特色的外包装、统一品牌推介、市场营销。一改过去传统、落后的种、产、销模式,红花坪村茶叶品质、形象大幅提升,成品价格上浮20%,鲜叶收购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茶农因此增收受惠。
“去年种茶收入3万,今年到8月底收入3.5万,等白露过了,合作社要做红茶和黑茶,我那些茶梗也能剪几茬卖钱呢!”
现如今,靠着种茶脱了贫,还贷款对移民安置小区的新家进行了改造,正张罗着明年种茶之余经营农家乐的王远申,谈起银行的贷款,他底气十足的说“明年我再雇几个工采茶,夏天招呼些避暑的客人来住,我估计,出不了三年就能还清贷款。”
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也是红花坪村茶产业的最大亮点。
邀请湖北农科院专家为贫困户上课,为贫困户配发免费的茶叶专业肥;在实行市场兜底收购价的同时,对贫困户给予鲜叶收购补贴:其中,芽茶每斤补贴5元、奇峰每斤补贴3元、炒青每斤补贴1元;集中收购贫困户的茶叶,统一策划、开发扶贫特色产品,把茶农照片印在外包装上,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
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绿色帮扶通道,46户贫困户年平均增收30%,种茶、卖茶,俨然成为红花坪村的主导脱贫产业。
“为进一步提高茶园亩产价值,提高茶农收入,优化茶叶产品结构,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尝试推出神农架秋季绿茶、红茶、黑茶产品”。两年来,连续接到来自十堰、广州、以及万达集团总额超过20万元的茶叶订购单,有了稳定的回头客,作为红花坪村茶叶合作社的合作方--奇峰茶叶公司负责人何保炎收获了信心,他预感,今后,红花坪村的茶叶会越种越好、越卖越好。
今年秋季,何保炎计划,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出更多扶贫神系列茶叶产品。
“茶叶卖得好,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下一步,我们要扩大产业规模、让茶农们脱贫后还能致富。”红花坪村支部书记王祖清说,目前,红花坪村已与周边的青天、木鱼、青峰等茶叶种植村达成初步意向,将整合5000亩茶园,进行统一管理,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神农架茶品牌。
在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中,打破陈规、寻求变化,追求破茧成蝶的蜕变---神农架红花坪村正阔步行进在一条崭新的、充满希望的绿色茶路上。
(责任编辑:李碧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