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 喻 玲
不等、不靠、不要,从内心发出“我非要脱贫致富”的强烈动力,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天天改变着生活的轨迹,持之以恒地努力浇筑起阔步奔小康之路——神农架林区新华镇豹儿洞村4组贫困户冯子海,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脱贫致富“励志课”。
自食其力“不等不靠”
驱车从新华集镇出发,行进15公里的盘山路,抵达豹儿洞村最高处,来到冯子海的家:位于公路边的一栋新建两层楼房。只见庭院干净整洁,屋内圆桌上摆放着茶叶和水杯,老式的木椅依墙排列,灰白的水泥地拖洗得一尘不染。厨房里,锅碗瓢盆样样齐全,案板上的茄子、辣椒、土豆、鸡蛋应该是冯子海的家常菜。
“看苦心人天不负,赞有志者事竞成。”卧室门上的对联似乎是冯子海的座右铭。
今年45岁的冯子海,从小家庭贫困,患有先天性类风湿,靠四处打零工度日,住房破旧不堪,2014年被列入扶贫帮扶对象。
安居才能乐业。帮扶队首先考虑得是为冯子海建新房,改善生活环境。经过与民政、城建、扶贫等单位协调,争取到相关政策资金。
“虽然有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但要重建新房还是需要自己出一部分钱。冯子海二话没说找亲戚朋友借了7万元,没找我们开口说任何困难。”回忆起当时筹资建房的情景,帮扶队员马毅由衷地为冯子海自立自强的精神点赞。
为了节省资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都当起了义务工,拿起泥水刀、扁担,砌墙、搬砖、挑沙浆,和冯子海一起建房,只用了六个月时间,新房便竣工落成。
“新家是去年10月份住进来的,这还要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冯子海一边搓着黝黑的手,一边憨厚的笑着说。
让脱贫“种子”生根发芽
在离家1公里左右的地方,便是冯子海的蔬菜地。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只见绿油油的枝叶下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辣椒,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新房的落成入住,激活了埋在冯子海心底深处发家致富的种子。
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豹儿洞村,远离国道独处高山无污染,特别适合做好“吃的安全”这篇大文章。村党支部适时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为村民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
“以每斤1块钱的价格把辣椒卖给合作社,合作社上门收,省时省力。上半年已经收入了15000多元。”冯子海将已经成熟的辣椒采摘下来,倒进身后比他还高大的背篓里,拿着防止摔倒和起支撑作用的“拐锄”,熟练的背起大背篓,沿着田间小道快步走向公路边临时搭建的“仓库”。
冯子海将背篓里近百斤的辣椒倒出来,在“仓库”内进行分拣:“坏的和成色不好的都不要,我可要对我自己种的辣椒质量负责。”冯子海边说边装箱“一箱30斤30元,我自己有2亩地,又承包了10亩地,一亩可收益3000元至4000元左右,你看,这收益不错吧。”冯子海拍了拍裤脚上的泥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装好打包后,只等合作社来收,我也省了不少事。12亩辣椒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出钱请了2个人来帮忙。”
“‘等、靠、要’不能从根源上改变贫困现状,只有自力更生,才能脱贫,而且还能致富。”在冯子海的脑海中,始终认为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尽管身体不好,家境贫困,但这并没有成为他消极懈怠的理由。
在冯子海的带动下,豹儿洞种植辣椒的村民越来越多。去年共销售辣椒500多吨,总收入1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是5年前的8倍。
“我个人可支付收入已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标准,符合脱贫条件。”2016年12月18日,冯子海主动在贫困户退出确认书上签名,并按下手印。
【采访手记】冯子海面对贫困,不等不靠,通过蔬菜种植,在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冯子海的故事,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结对帮扶是外力,激发自身潜能是内力,只有内、外共同发力,才能最终打赢攻坚战役。
(责任编辑:李碧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