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玲 张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11日,在第44个植树节即将来临之际,神农架林区四大家领导和全区1000多名干部群众分散在地头沟坡栽植树苗。挥锹铲土、提水浇苗,宁静的山坡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为“绿色宝库”再添“生态绿”。
每年春天,这样的场景都在神农架上演,全区干部职工全员出动,围绕公路沿线、村中空地、房前屋后采取见缝插绿,带动全体村民开展植树造林,每年植树不少于10万株。自2018年起,神农架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覆绿、增绿、改绿的“三绿”建设工程,计划实现高标准的全域绿化,如今4年过去了,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达91.12%。
站在神农架域内任何一点,转身360度,都能看见绿色,这是神农架取之不竭的“绿色资本”。“生态保护时代的神农架,旅游将成唯一核心产业。”这在神农架逐渐成为共识。
神农架是我国首个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级认证于一身的地区,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天然物种基因库”。曾经,乱砍滥伐破坏了神农架生态环境。而今,在林业系统带头不断植树造林,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所采取的史上最严格的保护模式下,神农架恢复了元气,展示给世人更多的“绿色奇迹”。
在“三绿”工程实施过程中,神农架坚持因地制宜抓重点、难点,把公路沿线、国家公园、景点景区、村庄、矿山、林场等区域内的灭天窗、补伤疤、美面容作为“三绿”工程的重中之重,对公路沿线、矿山等地的伤疤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专项治理办法。
神农架林区因林而建、因林而兴、以林命名,绿色是我们最鲜明的底色。2021年,全区义务植树14.8万株,2022年,神农架将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新增种植1万株以上常绿、开花树种。随着不间断进行植树造林,神农架森林覆盖率已高达91.12%。
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6%。这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在严格实施生态保护后的成绩。2016年,神农架国家公园列入国家首批试点;2018年《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步入立法保护时代。
神农架国家公园推行资源网格化,管理系统化。从山、水、林、地等自然要素以及居民村界、保护地边界、现有保护设施等综合考量出发,合理划分 18 个网格管理小区,确定每个管理网格大小边界。每个网格管理小区设立一个管护中心,如今,各管护中心已完善信息指挥、视频监控、巡检监控、无人机巡航等管护系统,建立资源管护数字化平台,推动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网络感知系统。
神农架国家公园还坚持共享共融,与辖区内5个乡镇的25个行政村签订《村集体资源管护协议》,每年兑现生态资源管护费用155万元,引领村“两委”参与生态保护,发挥生态管护岗的“促保护、增收入、稳就业”作用。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在辖区内居民中的知晓度达到 98% 以上,全林区居民知晓度达 95%以上,社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由被动保护转变为自发的、主动的保护。全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了国家公园保护有“正规军”,也有“游击队”的新局面。
绿色就是财富。有了绿水青山,也就有了金山银山。神农架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不负人的壮丽蓝图已近在眼前。
审核:李阳 昝林红 编发: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