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党建红”绘就生态绿 18支野外巡护队全部建有党小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马黎明 杜华

这里很绿——1170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覆盖率超过96%。

这里很红——18支野外巡护队,每个队都建有党小组。

这里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用红色守护绿色,神农架国家公园奏响红、绿交响曲。

野外巡护——入党“必修课”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7月28日,在海拔2000米的千家坪,神农架国家公园木鱼管护中心在野外巡护过程中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谭华、李明云等7名巡护队员和王敏、章梦莹两名新党员围坐在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参加野外巡护,是新党员第一课,也是必修课。”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柳健雄说,2018年以来,该局开展以“党小组建在巡护线上”为主体的“红+绿”党建创新工程,用党建引领来抓保护、促科研,全面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这次野外巡护一共5天,9人从南山出发,到鸡心尖结束,其中大部分是无人区。王敏7月1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也是第一次参加野外巡护。出发不久,她的双肩就被三四十斤的巡护包磨破了皮。“虽然很累,但是很值。”王敏说,这次巡护,她新认识了6种植物,学会了使用“PDA智能系统”,还试着操作巡护无人机。

柳健雄认为,神农架国家公园最主要的职责是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在巡护中,才能学到更多动植物知识,体会到巡护队员的艰辛,感受到生态保护成绩取得不易,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

神农架国家公园有18支巡护队,160余名巡护人员,同时还聘请700名社区生态管护员参与巡护,全年完成徒步巡护约3.52万公里。

原始森林里的坚守

“这次巡护用时6天5晚,全程29公里,发现了娃娃鱼,看到了金丝猴觅食的痕迹……”9月15日,刘斌开始写“巡护日志”,并把拍摄的动物、植物照片上传到手持智能巡护管理终端。

刘斌是阴峪河管护中心负责人。阴峪河有“华中第一大峡谷”之称,是神农架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

阴峪河管护中心辖22万亩林地,海拔从800米到2000米,是最偏僻,也是条件最艰苦的管护中心。中心共有5人,其中3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

“既然必须要有人坚守,我不上谁上?”刘斌说,从神农架国家公园2016年成立至今,他已在阴峪河守护了5年。

防止有人非法进入核心保护区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刘斌说,阴峪河里的野生鱼类很多,山上的动物也很多,他们要防止有人进入捕鱼、狩猎。

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地形条件复杂,毒蛇猛兽出没,更容易遇到极端恶劣天气。今年8月,刘斌和同伴巡护返回途中突遭暴雨,河水猛涨后他们困在原始森林。几人只好边走边等,食物不够,他们喝稀饭、吃野果。一直等了3天河水消退后,他们才回到保护中心。凭着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刘斌和同伴每月平均巡护20天,硬是趟出了7条不可能的巡护线路。

“看到河里的鱼、山上的动物多起来,很有成就感。”刘斌说,他们已经几年没有发现有人恶意进入保护区,捕鱼、狩猎的更是绝迹。

如今,巡护装备越来越好,辖区主要路口还安装了电子围栏,只要有人进入就会自动报警。“我们更有信心守好这片原始森林。”刘斌说。

巡护路上“巾帼红”

“老公,我们进山了,这次估计至少5天……”9月11日,温水管护中心巡护员高晓青给丈夫打完电话,背起包进山了。

由于需要在野外过夜,巡护员大多是男性,但在温水管护中心却有4名女巡护员。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巡护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密林深处穿梭、在悬崖峭壁攀行……野外巡护路上,充满荆棘与坎坷,对于女性来说更加不容易。

今年6月,温水管护中心巡护组一行7人在神农顶巡护。穿越一片箭竹林时,突然起雾,大家一时找不到出口。大雾中,竹林就像一片迷魂阵,大家走了6个多小时依然走不出来。眼看着天色已晚,巡护小组最后从附近悬崖上,利用绳索攀爬才下山。

“悬崖大概有两三层楼高,从上往下看非常害怕,但是要下山必须得克服恐惧。”回忆起当时下悬崖的场景,高晓青记忆犹新。

今年4月,巡护组在桥洞沟至豹子洞一带野外巡护时,半夜山上突降大雪,气温骤降,衣服被子全部淋湿了,几名巡护员冻感冒了。“山上的天气多变,巡护途中遇到雨雪天气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巡护员高晓青说。

2020年9月,高晓青在野外巡护途中,偶然传来的手机信号接到丈夫的短信,称2岁的女儿生病在十堰住院。“当时急得只哭,但巡护又不能中途结束。”高晓青强忍着焦急和担心,继续和同伴们完成巡护任务。

“她们激励着我们。”温水管护中心巡护员郭中山说,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想想女巡护员付出的艰辛,我们就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编发: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