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神农架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熊争妍 杜华)翠湖鳞波连天际,偕同霞女织绫罗。在北纬31度线上,存在着一块保存完好的绿色宝地——神农架。

这里,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全球少有,享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物园”和“绿色宝库”之美誉;这里,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首选试点地;这里,神农顶、大九湖、金猴岭等风景宜人、钟灵毓秀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为了让这颗绿色明珠永放异彩,在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分级保护、加强生态惠民”的一体化管理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九成以上空间留给自然

几十年前,神农架区域内存在地域分割、“九龙治水”的现象,影响和制约保护效果。2016年,神农架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整合交叉重叠和相邻的自然保护地及相关保护管理机构,积极探索“一园一法”治理新体系。

“国家公园是等级最高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是我们的最大责任和最主要任务。”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柳健雄态度鲜明。神农架国家公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保护第一但保护不是唯一”的理念。

试点期间,神农架国家公园划分为4个主要功能区。以保护为主的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占总面积的93.3%,其中严格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员进入。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占总面积的6.7%,在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适度开展对自然生态系统无明显影响的人类活动。

在严格分区、科学管控下,目前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达96%,其中91.2%以上是自然林。

360度全方位保护

清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便上山了解和记录金丝猴种群动态、行为,如有金丝猴宝宝出生,更得煞费苦心特殊关照。

“金丝猴是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最爱吃树叶。”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余辉亮兴奋地向记者介绍,1982年,神农架金丝猴仅有500余只,如今数量达1400余只。

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会同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共投资9552万元,修复生态150余处,修复面积2227万平方米。建设野外保护站、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心,建成神农架国家公园信息管理中心,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红外线摄像等监测手段,形成立体式保护网络,初步构建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了生物监测全覆盖。

“近年来开展的本底实验调查,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余辉亮笑着说,昆虫和植物都发现了一些新物种,每届‘神农架国家公园杯’观鸟赛,都能发现湖北鸟类新记录种。

让群众吃上生态饭

“那时候就种了一点点蔬菜和药材,收入基本相当于没有。”陈兴华住在神农架大九湖村,2014年,他和父亲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大九湖镇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后,陈兴华和父亲搬出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住进了三层楼房,开始发展餐饮民宿。陈兴华还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可获得4800元的生态管护补助,“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陈兴华不时感叹道。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神农架国家公园累计聘用社区公益性岗位2670名,提供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参与生态保护。

物种越发丰富,生态系统更稳定,环境更优美,人们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向往更迫切,神农架的旅游人气更旺,这也就带动当地居民走上了依托生态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通过特许经营支持企业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经济的同时,神农架也更加注意保护生态。为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试点区从2016年开始限流,将人流量控制在每日7万人次,其中大九湖控制在7600人次。

从源头缓解压力

湖北推动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当前,如何从源头避免和缓解人类活动给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就地保护,通过合理规划和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将重要原生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繁衍地等重要区域进行划地保护。”此外,湖北还对栖息地遭受破坏的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植物,因地制宜开展拯救性迁地保护,通过人为寻找和营造这些物种所需的生存环境,为它们提供新的生存和繁衍空间。

目前,全省已划分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总面积达6.9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2%。下一步,长江干流湖北段重点区域今年将启动历时两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为未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提供支撑。

责编:马黎明 编发: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