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长坊村:人欢鱼跃幸福长 小康路上好风光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欣 马黎明)虽是寒冬时节,神农架林区蕈臻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鱼池内却一片生机勃勃。1月21日,跟往常一样,神农架林区宋洛乡长坊村村支部书记张利宏早早来到合作社,“巡视”鱼池。“要确保定期有新水注入,防止水面冻住鱼儿缺氧。”

忙试验示范,忙鱼池建设,忙市场调查,忙考察接待……这位行色匆匆的“80后”村支书,每天记挂的都是村子里的事。忙碌的工作让张利宏有些焦头烂额,然而每当聊起冷水鱼养殖和村集体产业发展时,他那皱起的眉头却不知不觉眉飞色舞起来。

1月19日,记者来到这座群山掩映下的小村庄,探访大山深处的鱼韵悠长。

菌鱼共养 冷水鱼“游”出致富路

沿209国道,走九松线,穿中岭,过徐家庄林场,就到了宋洛乡长坊村……1月18日,恩施野三河水产养殖户田大才驱车400余公里,来到蕈臻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预定好的2万尾多鳞铲颌鱼(钱鱼)鱼苗。

多鳞铲颌鱼俗称钱鱼,与春江鲥鱼、青海裸鲤、大理裂腹鱼和异华鲮鱼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鱼。和齐口裂腹鱼(洋鱼条子)一样,由于一直难以“野转家”,产量少,只在山高林密、溪水潺潺的原产地神农架林区才能偶得一见。

“阳光一照一身的银光闪闪,鱼的背鳍和尾巴还泛着红光……”2010年,养殖大户姚楚成从河里抓钱鱼来繁育,并于2012年建起了3亩鱼苗繁殖场。

冷水鱼生长速度缓慢,3年下来平均重量只有半斤。但是,冷水鱼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1斤可以卖到100至300元不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4年,张利宏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绿色致富产业,便向姚楚成取经,请水产专家来指导,进一步完善养殖技术,引导村民规模养殖。

“冷水鱼对水温水质要求高,一般选择自然水域水质良好的地方,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山涧溪流中……”掌握了养殖的要点,林区党委、政府也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对于发展冷水鱼养殖的农户,每亩鱼池补贴4万元,每尾鱼苗补贴1元钱。三四年间,长坊村涌现出20多个钱鱼养殖大户,鱼池100多亩,产值250多万元。

规模扩大了,苗种需求成了问题。2015年,张利宏建了一个3亩的苗种繁殖场,加上姚楚成的繁殖场,年繁育鱼苗达到100万尾左右,基本上满足了养殖需求。“别看这三四公分的商品苗,一尾值2.5元哩!”张利宏每天都要到繁殖场巡池,精心侍候着这些宝贝鱼苗。

“现在全村有100多亩鱼塘,另外我们还种植食用菌,发展循环种养。”张利宏说,食用菌晒干后可售卖,废弃的菌棒用来养蚯蚓,再用蚯蚓喂冷水鱼,全生态养殖,既环保又健康。

村民自治 “红黄榜”曝光促整改

山高林密,溪水潺潺。林深鸟语起,水冷鱼儿游。

在村委会旁,新改造修建的长坊村生态博物馆显得格外醒目,里面都是村民们自发捐赠的老物件。走进去,最显眼的是墙壁上猎套和铁夹环环相扣串成的26个“长铁链”,足足挂满一面墙,墙角还放着捕鱼器和电网等工具。

“长坊村冬季最低5℃、夏季最高20℃的水温,加上优质的水域资源,让神农架土著冷水鱼在全省一枝独秀。”张利宏说,这也导致了偷捕野鱼很普遍,2016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开始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该村成立生态巡护队,负责山林巡护,防止有人伐木、猎捕野生动物。

长坊村六组位于长坊河下游,茶源河和长坊河均流经这里,鱼类资源丰富,但由于不合理捕捞,河道里的鱼类资源几乎所剩无几。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恢复渔业资源,村民每户出资100元,长坊村村委会和神农架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分别匹配对应金额,购买本地钱鱼鱼苗,进行增殖放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祖祖辈辈都视作理所当然。”长坊村六组村民付仁道说,过去他也下网捕鱼,2019年,他因不听劝阻、滥捕滥捞,被村支书张利宏依据村规民约相关规定贴上了“黄榜”,他对此非常不满还与张利宏发生了争执。

2020年1月,在村民大会上经村民投票推选,付仁道成为了一名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他的思想观念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开始意识到养育自己祖祖辈辈的这些山林、河道资源也是有限的,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只要天气好,每隔3天,付仁道就去巡一次山。2020年,他被贴上了“红榜”,还被评为“优秀护林员”。“保护河流资源,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现在长坊村的水更清了,鱼更多了,慕名而来旅游的人也多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也终于明白了村支书的良苦用心,当然要转变老思想老观念,积极配合村里的工作。”付仁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2019年3月,长坊村19个村民自发成立了“爱家园”巡护队,村委会加大保护措施,申请资金在村安装42个摄像头,全面监控生态保护情况。神农架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送出10台红外相机,安装到重要河道。2020年,该中心还支持长坊村在茶园河区域设立了长坊茶园生态保护小区,36户六组村民全民参与,设立哨卡,组建巡护队,共同守护家园。

“即使是半夜十二点,只要有外来人员经过哨卡,巡护队员都会第一时间拍照发布到群里,村民们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神农架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主任王大衍说。

“归雁”返乡 小康路上好风光

村前田地,村后青山。清澈的长坊河淌着晨光,星星点点的村舍升起袅袅炊烟,山环水绕,鸡犬相闻。

停车驻足,远望青山巍峨、崖壁锦绣,俨然一幅山水画卷;近观亭台流水、蔬果满园,一派田园风光尽展眼前。

“自从有了巡护队,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汪美菊是长坊村最先嗅到乡村旅游商机的“先行者”,早早开起“农家乐”,主推钱鱼宴,一年收入6万余元,加上3亩鱼池的收入,日子红火。

近年来,长坊村通过景观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打破以往“好山好水好无聊”的乡村民宿生活,让这个“深山渔村”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展现了“一汪碧水、两岸青山、三里鱼跃、四季果香”的桃源美景。

从“孔雀东南飞”,大批农民离开村子到城市拼搏,到如今,一部分优秀人才“梧桐家乡种”,重新扎根村庄。张利宏说:“我们正全力做好政策服务,扶持青年回乡发展,充分利用神农架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将冷水鱼养殖和乡村游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鱼、钓鱼、购鱼。”

“头雁”领航,“归雁”返乡。2020年12月,张利宏带领全村30余户村民投资41.4万元成立神农架长坊康路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40余亩鱼池,计划连续3年每年投入40万尾鱼苗。

目前,钱鱼塘边价每斤已卖到了120元,市场价更是达到140元一斤。三年一个周期,“每亩鱼池一年可产3000斤鱼,亩产值高达30万元。”钱鱼养殖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村里100多人在养殖钱鱼,还带动周边乡镇养殖了60多亩。

鱼出了名,村里餐饮民宿业也“火”了。村民昝小云投资300余万元,建起占地300多平方米有25张床位的特色民宿。全村农家乐增至20余家,200余人在大小餐馆谋生受益,钱鱼真正变成了“钱鱼”。

责编:喻玲 编发: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