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玲
寒露已至,鄂西北神农架群山中,云雾笼罩,浸透着清凉。平均海拔1100米的阳日镇龙溪村,一片片藤架错落有致地遍布在山坡上,黄棕棕、毛茸茸的猕猴桃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摘下鲜果,一个一个轻轻地放进筐中。
“猕猴桃是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种植物,发展猕猴桃种植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一项重要产业,预计一年能给全村增收百万元左右。” 10月20日,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龙溪村猕猴桃基地,龙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美雄对记者说。
致富长效产业选定猕猴桃
大山中的龙溪村,此前是神农架林区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82人。提起过去的日子,村民史光安说:“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全村就只有一段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土路,遇到下雨下雪天,村民就无法出门。村里不通自来水,大家基本生活质量都没有保障。”龙溪村地理位置偏远,距阳日镇16.5公里,距松柏镇中心35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村民居住最高的达1400米。
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2014年起,神农架林区税务局开始定点帮扶龙溪村,并联合村两委成立扶贫“尖刀班”。为帮助龙溪村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税务局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多方齐心协力帮扶下,龙溪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路通了,4个村民小组都有了水泥硬化路;新建水塔3座,铺设饮水管道27000余米,家家户户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税务局驻龙溪村第一书记向著文说。到2018年,龙溪村顺利通过验收,实现户脱贫、村出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林区税务局驻龙溪村“尖刀班”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推进各项帮扶举措。扶上马还需送一程,“尖刀班”深知,已脱贫地区和人口如果产业基础薄弱就存在返贫的风险,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牢产业基础,找到稳定增收的渠道。
早在2015年,林区税务局就开始谋划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尖刀班”成员四处考察,发现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很适合种植猕猴桃。初步研究并征求村民意见后,龙溪村准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试点发展这一产业。
持续巩固打造招牌产业
“尖刀班”牵头成立了龙溪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探索、考察、对比,引进翠香、金魁、东红一号、软枣4个适合较高海拔生长的猕猴桃优良品种。
2019年建起183亩猕猴桃种植园。买种苗、整理土地、搭架子,猕猴桃种植起步阶段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为了解决资金缺口,林区税务局多方筹措生产发展资金,再次投入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初,神农架林区不少地区遭遇冰冻灾害,让刚刚发芽的猕猴桃严重冻伤,并诱发溃疡病,导致成年猕猴桃死亡近千株。 “如果不是遭遇冰冻天气和疫情影响,今年还将扩大种植规模。” 合作社负责人史忠成介绍,引进的“翠香”在口感、果形、维生素含量、耐贮性上都比其他品种略胜一筹。
合作社还在猕猴桃基地套种黄精100亩,白芨20亩,想尽办法提高收入。正在分拣猕猴桃的脱贫户石振山笑着说:“我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儿,以前都没有生活来源。工作队帮助我到合作社工作,只要合作社里有事做我都会来,一天也能挣100来块钱。在家门口靠双手挣钱,很开心。”
今年41岁的石振山,由于残疾被纳入五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住的土墙房,一到下雨天家里都成水帘洞了。向书记带着扶贫队员们为我一砖一瓦的建起了50多平米的新房,我有什么理由不去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呢。”
“你看,村委会后面那栋贴着红对联的房子,就是我的新房。”指着门外村委会方向,石振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入秋,猕猴桃迎来收获季,挂果情况喜人。林区税务局又投入近30万元建起300立方米的冷藏库,解决了猕猴桃存储难题。
“今年猕猴桃第一年结果,能够卖到8元一斤,预计今年产量15000斤。“猕猴桃三年后进入盛产期,明年的产量会更高,全村增收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朱美雄说,尽管受疫情影响,全村268人,今年人均增长约500元。
“我们还将壮大猕猴桃发展规模,成立销售公司,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真正把猕猴桃做成龙溪村的招牌产业,群众的甜蜜产业、幸福产业。”向著文说。
责编:李碧秋 编发: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