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融媒体中心 记者 昝林红 通讯员 韩国珍
9月11日,虽已入秋,中午的太阳依旧热浪袭人。此时,红坪镇塔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银虎正在承包地里,侍弄他今年试种的3亩松花菜。
从没有种过松花菜的他敢“尝鲜”,与一家公司和一个人有关。今年4月,为确保帮扶村塔坪村脱贫后能持续稳定增收,帮扶单位林业管理局引进了一家有技术实力和销售渠道的市场主体——神农架道鲜生农业有限公司,公司的负责人是今年刚刚32岁的宜昌人黄成。
今年4月,黄成应邀来到塔坪村,村委会腾出闲置约200平方米的房屋,免费给他作农资仓库和生活起居场所,红坪镇协助流转130亩土地并免去租金,其中80亩是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承包地。
黄成在塔坪“安家”后,把130亩地全部种上了松花菜。截至9月12日,他已经收获两茬,累计销售20万斤,批量的市场价在一斤2.5元至3.5元,保守按一斤3元计算,收入约60万元,刨去每亩3000元的成本,纯收入约21万元。记者采访的当天,他的基地正在采摘第三茬松花菜,预计还可采收10万斤。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周边农户在基地务工因此可增收20万元。据了解,今年受洪灾和旱灾影响,基地减产30%至40%,正常的话亩产收入轻松过万元,1亩松花菜的收益相当于1亩玉米的近17倍。
见松花菜收益高,当地4户农民主动加入种植行列,种植10多亩。红坪镇温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叶友华慕名而来,黄成为他提供种苗、农资和技术,他试种1.4亩收入1.1万元,如今一直后悔当初没听黄成的话,该把6亩地全种上松花菜。
为了带动农民种菜,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同时解决基地管理采摘的用工矛盾,黄成尝试推行包工制,由公司负责投资和销售,农民出地、包工,收益平分。王银虎就是这种合作的范例,除了管理基地的收入,王银虎仅松花菜一项今年可收入1万多元。
单一品种,种这么大的规模,底气来自哪里?黄成揭秘,他有两大秘密“武器”:技术和销售渠道。据了解,作为精细菜,松花菜市场行情比较稳定,曾在神农架试种的人也不少,均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品种选择不当和生产管理技术不过关。神农架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严格的生产管理,黄成的松花菜又白又大,深受市场青睐。宜昌一高端酒店采购员在市场寻遍花菜,厨师长均不满意,直到遇到黄成的菜,试验60斤后认为品质好、口感独特,从此成为黄成的固定客户,每月订购1200斤。黄成在蔬菜市场深耕多年,宜昌周边及省市像这样的固定客户为数不少,每个客户每月大概需要多少,他都了然于胸,菜成熟后,只需按订单配送。
记者手记:
能吃苦方为有志之士,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情怀,看见日益老去的父母,看见大量荒芜的土地,看到人们不再愿意种地,深感痛心。国家实行乡村振兴,鼓励乡村创业,作为党员,身上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放弃年薪30万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我不知道是对了还是错了,我只知道农业的路特别艰难。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依然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说人倒在了明天的道路上,我想继续坚持下去,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为我坚信,我们的乡村会更美好。我也希望我能看见后天那美好的太阳和那美丽的乡村!”这是采访结束时,黄成用微信发给记者的心里话。
年轻人创业的不少,但选择农业的不多,因为农业太苦、农业太累。8年前,只有24岁的黄成与神农架结缘,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勤学苦钻,从一枚农业“小白”到今天的种菜技术达人,成为职业新农民。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需要这种有思想、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现代新型农民。“企业家是候鸟,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它就在哪里停,就在哪里生长。”在此,我们也希望这只“候鸟”能“停”在神农架,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带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
责编:李碧秋 编发: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