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志愿者的心声

2月25日,陈家敬(中)等5位志愿者帮助东亭小区居民在中北仓储梨园店代购蔬菜、猪肉等生活物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王际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无数普通人逆行而上,奉献担当、温暖他人,守护着疫情下的武汉。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面对疫情,他们冲在防控一线,将酸甜苦辣埋在心里。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有不被理解的心酸——

不怕苦不怕累,还要不怕怨

社区防控,疫情防控的关键岗位。

“别小看守门,落实起来很不容易。尤其是劝阻老人,真的是苦口婆心。”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社区志愿者胡玉佩,负责汉飞又一城小区3号门的值守。

3月2日上午,一位老奶奶来到卡口,吵着要出去“见儿子”。她儿子住在附近小区,老人态度坚决,无论社区工作人员如何劝说,她就是不听,情绪也越来越激动。胡玉佩只好陪着老人拉家常,给她儿子打电话,变着花样安抚老人情绪。

“做志愿服务,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好。”胡玉佩说,面对各种不理解,要用耐心与真诚去化解。

蔡飞是江岸区同庆阁社区的志愿者,负责为社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

刚开始,没有超市统一配送。蔡飞一天打几十个电话到处找菜贩,经常是石沉大海,“答应明天送,推到后天、大后天……”

业主微信群里,每天大量信息吐槽、埋怨。

工作压力大,蔡飞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每天,蔡飞给大家回信到半夜12点,及时答疑解惑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说,如果信息不公开透明,居民就会有想法有意见,志愿者要积极发挥好社区与居民之间桥梁纽带作用。

“既然当了志愿者,就要不怕苦不怕累,还要不怕骂。”蔡飞说,有苦也要往肚子咽,面带微笑继续向前冲。

有心里暖暖的欣慰——

牢骚少了点赞多了,埋怨少了理解多了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动着一户又一户居民。

王文君是协和医院一名护士,也是首批进入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她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志愿者蔡飞每天给他们送生活物资。王文君轮休回来那天,隔着老远与蔡飞打招呼。蔡飞准备走近时,她挥手示意不要太靠近,站在远处向蔡飞鞠了一躬,随后前往隔离点。

“我当时特别感动,她是特意绕道过来,就为了跟我们说声谢谢。”蔡飞说,医务人员才是最了不起的战士,她这一鞠躬让他明白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1岁的户部巷社区志愿者陶宏琳,负责450多名居民的生活物资采购。物资品种有限,众口难调,无法满足所有居民需要。

“在群里,大多数街坊都挺理解我们,为我们说话。他们每一句夸奖,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所有的委屈也就消散了。”陶宏琳说,这种换位思考的体验,令她很欣慰,付出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

在粮道街道东龙社区,志愿者杨文雄是出了名的能人,会做事、肯做事、不怕事。

3月2日傍晚,刚结束值班回到家的他,突然接到社区的电话,一位86岁的爹爹吵着要去医院开药。

这位爹爹此前曾多次向社区抱怨“网络不通”“现金用完了”。当天,社区的车辆都出任务了,杨文雄二话不说,叫上一名志愿者,开着私家车把老人和家属送到医院。自那以后,原本牢骚不断的老人,平和了许多。

“小区封闭了这么多天,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些焦虑,这都可以理解。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大家一起渡过难关。”杨文雄说。

有咬牙坚持的苦——

我多做一点,困难就少一点

“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我愿意做冲在前面的那个人。”49岁的大夹社区志愿者周双红,在社区既当司机又当装卸工,20斤大米、10斤油、10斤蔬菜……全凭他肩挑手扛搬运上楼。

他说,社区人手有限,要保障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面临很多困难,“我多做一点,困难就会少一点。”

95后志愿者郑欣怡,主动到中百仓储百步亭店“上班”。10斤的蔬菜包,一天称重近千份。一天下来,她的胳膊酸疼,手都在颤抖。

“这座城市保护了我22年,现在轮到我来保护她了。”郑欣怡说,再累也要咬牙坚持。

硚口区宗关街变电社区志愿者易春恒,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去社区报到,为居民跑腿买药,最多时一天代购了112份药。连药店老板都感叹:“我这双倍工资没人敢上班,你一分钱不要还这么拼!”

对此,易春恒说,代购药品责任重大,他必须竭尽全力。

“志愿者必须要有铜头、铁嘴、橡皮肚和飞毛腿。铜头是遇到困难迎着头皮上,铁嘴是遇到麻烦要做工作,橡皮肚是要能受气、听得进意见,飞毛腿是对于大家需求迅速解决。”蔡飞说,燃烧自己,也是在照亮他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