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凌晨3时,四川达州渠县人民医院重症科护士侯海军被电话惊醒。电话中传达了驰援武汉的指令。
马上起床收拾行李。他还抽空把头发全部剃光。
尽管已经很小心,还是惊醒了睡梦中的孩子。2岁的儿子得知爸爸要去消灭病毒怪兽,把自己的玩具手枪塞给了爸爸。
这样的援汉医护人员
还有很多很多
2月13日下午5时开始
来自全国21支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
3170名医护人员陆续到汉
至此
共计21711名援汉医护人员
和武汉医护人员一起
守护着这座城市
21支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飞抵武汉
剪下长发,义无反顾
通宵抢救,夜以继日
最危险的“红区”,他们责无旁贷
最危重的病例,他们挺身而出
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理着光头抵汉
驰援150人,收到1000份请战书
从通知到集结,只用了1个小时
1月26日下午2时许, 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121人,飞赴武汉。
出征前,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代表全体队员宣誓——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重症病人的救治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累计派出150人医疗团队驰援武汉。150人,是从1000多份请战书中筛选出来的。医疗队涵盖该院内科所有专业,他们说,在发现危重合并症病例时,可多科室多专业专家进行会诊,最大程度救治病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份请战书
这样一支队伍,从接到通知到集结完毕,仅用了1个小时。他们中很多人没有来过武汉,听说武汉疫情需要援助,想都没想就递交了请战书。
“我是汶川人!”多次请缨出战武汉一线,24岁的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女护士佘沙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女护士佘沙
来自阿坝州汶川县漩口镇的佘沙,亲历了12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她说,身为汶川人,自己得到了太多的帮助,“能去前线出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我要去武汉最前线,因为我是北川籍的医生。”在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来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张舰是其中一员。他说,自己是从绵阳北川县走出的羌族人,在汶川地震时,家乡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太多帮助,“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我还是北川人,滴水之恩更将涌泉相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张舰
冒着暴露的危险救治患者
忙到晚上12点是常态
经过紧张忙碌的48小时改造,由援汉医疗队与同济医院共同建设的抗击新冠肺炎重症加强病房正式启用。
当日下午5时,第一位患者转入。该患者极度呼吸困难。眼看患者生命垂危,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毅然冒着暴露的危险,成功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得到维持。
当夜,18名危重患者相继转入。整整一夜,医护人员先后为7名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为3人行气管插管,为8人提供无创通气或高流量吸氧等呼吸支持。
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病人,风险高压力大。分配任务时,河北医疗队护士代金占并不在ICU,他自报家门,解释自己此前有常年的ICU护理经验,并且进修过呼吸科相关知识,一定要留在ICU病房工作。
“我是一名燕赵男儿”, 代金占笑着说,勇战疫情也是家乡人民的嘱托。
市汉口医院院感科主任刘琼芳想好好对李教授说声谢谢,可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机会。
1月25日大年初一,公共卫生国家级专家、原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管理处主任李素英驰援武汉。第二天一早,她赶到市汉口医院,了解收治和医护人员感染情况,查找感染风险和隐患,随后,马不停蹄地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病区布局、流程改造等一系列院感控制工作。
为了早日完成医院门诊及布局的改造,李素英坚持现场指导,白天工作一整天后,深夜还要在指挥部的专家群及各个院感专家群交流,忙到晚上12点是常态,“有时,她刚回到住处,又一个电话被医院叫回。” “李教授已经67岁,看着她忘我工作的状态,我真心感激、敬佩”。
医护人员穿着纸尿裤上班 “我们不负身上这件战衣”“她们挪动的不是氧气瓶,而是爱的力量和生命的希望”,10日,一位治愈出院患者给四川省绵阳医疗队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治疗期间,他亲眼看到医护人员靠手写与高龄病人沟通,女护士每天费力搬运比自己个头还高的氧气钢瓶。他说“病毒很无情,人间有大爱。”
不管在哪里,每一名病人康复出院,都成了医疗队员们最开心的事情。
34岁的李丹是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大年初一晚,她主动请战来汉,1月28日抵达武汉。
2月4日,85岁的患者被收治入院,“当时老人情况很危急,呼吸衰竭情况很严重”。李丹说,老人只会讲一口武汉方言,“一句也听不懂,根本无法沟通”。紧要关头,李丹将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让老人看着问题回答,再由周围病友“翻译”,这才摸清老人的身体情况和基础病史,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援军到了。”汉阳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向黎这样形容。
来自潍坊的援助医生魏春华和他的团队开了11小时车来到武汉,中间只在河南休息了4小时,抵达当天就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
支援的医生护士都是连续奋战8-10小时甚至更长,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水滴着身躯往下流,整个人像泡在水里,大部分医护人员都穿着纸尿裤上班。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星星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武汉同行疲惫却依然认真的样子。“让我们来,你们喘口气”,在病毒面前,没有客套,所有人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更多病人康复出院。
“快!快!快!刚刚转运来了情况危急的病人,要上呼吸机!你赶紧来一趟!”2月2日晚上7点多,胡星星刚刚结束一天救援工作回到宾馆,就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科室电话,他又匆匆赶往医院。经过抢救,紧急转运的病人情况明显改善,自觉气喘胸闷症状消失,完成抢救脱下防护服的他,看着完全被汗水打湿的手术衣,他笑道:“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不负身上的这件战衣。”
有一天经过走廊,看见一位穿着防护服的男护士看着窗外。我问他,出来透透气?他说,我在尿尿,穿纸尿裤穿久了,都尿不出来了。我当时就哭了。
——这是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冯伟在武汉发的一段话。
冯伟和重症医学科团队从千里之外来到武汉。家人和朋友总在问他累不累,冯伟说,这种累的尽头等待的是新的生命和畅快的呼吸,这种累不是最甜蜜的吗?
春暖花开,我们再来
武汉不会忘记这个最美的约定
广东医疗队医生吴锡平在日记里记下来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护士推着治疗车进来了,车上是热乎乎的早餐,有包子、有鸡蛋……我好奇地问,这是医院配送的吗?护士说,不是,是一位“蒙面市民”送过来的。
这场战役很辛苦,但并不孤独,几乎身边每个人都在和我们并肩作战。吴锡平把这些故事都记了下来,作为将来最美好的回忆。
援汉医疗队感动着1000多万武汉市民,而这个城市,也总是让他们动容。来到武汉的第一天,大连医生贾宝娟就被感动着。她和队友在药店买常用药,得知他们来自大连,药店老板坚决不收他们的钱。
老板跟旁边买药的武汉市民说,他们是从大连来帮助我们的,你说能要他们钱吗,一位男士说,不能不能,我来付钱。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5岁的护士尹蕾佳来之前剪短了头发。“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武汉,没想到一来就是打仗。”尹蕾佳说,以前她曾许下愿望,一定要到武汉,看看武大樱花。“希望这场战争早点打胜,这样就能在武汉好好看下樱花啦。”她满怀信心地许下约定。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5岁的护士尹蕾佳
1994年出生的刘丽护师是江苏省医疗队中一名年轻的队员,同时也是一位待嫁新娘。原本正月初六举办的婚礼取消了,婚假也变成了赶赴一线的支援。
“等她凯旋时,我要跟她求婚,重新筹备一场盛大的婚礼,给她一个惊喜,让她做最美丽的新娘。”恋人朱振坤说,婚礼要延期了,好事虽然多磨,但能和善良有大爱的人相伴一生,是他的荣耀。
“等到疫情过去后,我们再把酒言欢。”2月8日,经过10余天的持续治疗,两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15楼病区,康复出院。他们与来自四川的医护团队约定,一定要请四川朋友们品尝最正宗的湖北菜。
感谢所有援汉医护人员
他们像一道光
把这个城市照亮
他们是一首歌
在最冷的冬天,唱响了春的声音
请输入验证码